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楞伽经》导读(一)

    想出来的坛城与本尊,或观想出来的境界(如光轮)。   与止同时(必须是同时),还须作观(vipasyana音译毗钵舍)。观不是观想,而是观察、观觉,于一法生起的同时,依空性智去体验此法的空性,了知其为...传为四卷,今佚。  ⑵刘宋求跋陀罗(Gunabhadra)译,名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四卷。  ⑶北魏菩提流支(Bodhiruci)译,名《入楞伽经》,十卷。  ⑷唐武后时实叉难陀(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663964.html
  • 禅海六十年 ——“且以惠能自居 谈泳君的肯定”

    的行为,就是奢摩他(止)与毗钵舍(观)之法;但是,要加以声明,这里所说的止与观法门,不同于法华宗的摩诃止观,完全是笔者积禅生涯六十又二年修学所得,其法门的程序是这样的:  止于一念——研究、分析、...妙湛的精华,更以中华文化之胜,促进蓬勃发展,完全洗炼,去芜存菁,人于青出于蓝更胜蓝的圆通境地。  众所周知,佛陀之教的大乘法系,于中国表现得最为独特的应该是禅之学,其代表性的时刻得首推唐朝;当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4464006.html
  •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,亦成于止·谓圣弟子止  观俱修,得诸解脱界。”  又如印顺法师说:  定与慧,要修习而成。分别的说:修止——奢摩他可以得  定,修观——毗钵舍可以成慧。止是住心于一处,观是  事理的观察,在修持上...而己,又如何区别新旧材料呢?木村泰贤又说:  故自严格言之,研究真正的原始佛教,更须于阿含部及律  部等之经典中,区别材料之新旧。……区别之法为何?此  虽为最困难之业。然吾人第一尤幸现有汉译经典(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修断事中,懒惰为性,能障精进,增染为业。放逸,于染净晶,不能防修,纵荡为性,障不放逸,增恶损善所依为业。昏沉,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,能障轻安,毗钵舍为业。此即懵懂,令观不起,故障轻安及观。掉举,令心于境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3)

    觉菩提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。由正行真如故,听闻正法,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所摄受慧平等平等。”根据如上三义,真如之义,可得而知。  (1)真如不是实物,而是真理。它不是独立于一切事物之外,而...永不生起,便成了圣人了。因此善法之中,又分有漏善无漏善两种。烦恼随烦恼又分不善和有覆无记两种。此外还有一种无覆无记的法,便不属于善法和烦恼随烦恼了。无漏者谓出世间善法,因为已永断烦恼不为烦恼过失所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564813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1)

    毗钵舍为业。  不信 不信者,于实德能不忍乐欲,心秽为性。  能障净信,惰依为业。此中心秽,谓不纯直。不纯直者,多秽浊故。  懈怠 懈怠者,于善恶品修断事中,懒惰为性。能障精进,增染为业。言增染者...诃,有德所厌,身坏命终堕诸恶趣落迦中,令不证得自胜义利,彼彼过失无量无边。凡有智者应知厌离,应修对治,令远诸恶,安住身心于善法中。  善法第七  佛言:一切有情,由于善法造诸善业,由善法故解脱生死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764814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1)

    能障行舍,奢摩他为业。  昏沈 昏沉谓即瞢重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。能障轻安,毗钵舍为业。  不信,不信者,于实德能不忍乐欲,心秽为性。能障净信,惰依为业。此中心秽,谓不纯直。不纯直者,多秽浊故。  ...法罪,生俱法罪,生忧生苦,远解脱乐,失胜善法,盛事衰退,恶声流布,智者所诃,有德所厌,身坏命终堕诸恶趣落迦中,令不证得自胜义利,彼彼过失无量无边。就有智者应知厌离,应修对治,令远诸恶,安住身心于善法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664965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别真如故,一切诸法平等平等;由清净真如故,一切声闻菩提、独觉菩提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;由正行真如故,听闻正法缘总境界,胜奢摩他毗钵舍所摄受慧平等平等。”此念佛法门乃是从彼寂光四波罗蜜究竟处立...摩诃劫宾、薄拘罗、阿(少/兔)楼驮,如是等渚大弟子。  第六列众中有三:一、声闻众;二、菩萨众;三、天众。初列声闻众者,以恒随从,是内眷属故,表如来果德也。大者,示法身德。比丘者,有乞食、怖魔、破恶三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1)

    自在胜妙,对于所缘色境,不起执著染感,如人骑马能破前阵,故名胜处。如《现观庄严论略释》云:“由此形显诸胜处,发生奢摩他(止)胜知与毗钵舍(观)胜见之定慧相应也,前四胜处从初二解脱因生,后...增长,引发自己对佛法的乐欲希求,成熟自己的善根。若以究竟智力观察三宝,唯第十地菩萨乃具此功德。   若要广讲三宝,就是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。佛教的大小乘三藏,无不是说三宝的功德利益,若离开三宝而谈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865659.html
  • 法句经讲要

    途所言令念不起,或起不令续已也,又必有其处,使静寂得所,如置物然,恰当其处,而后妥贴。质言之,乃调心得安耳。观者析理之谓,梵名毗钵舍,义净译为众观(毗字接头,有种种众相之意)。乃明察心相细微条理之义...十二颂∶前九统说念息,后三则说念余。又前九中,初四正说念息,后五别说觉寤瑜伽(属念息内)。念息者,系念于息,以为所缘也。梵语安那般,解者各异∶一谓安为入,般为出;一谓安为出,般为入。今考前者为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466671.html